一、单位介绍:
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(安徽省能源实验室)为安徽省和中国科学院共建的省级事业单位,依托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、合肥工业大学、安徽理工大学四家单位联合共建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。辐射防护与安全中心以聚变设施(电站)的辐射防护与安全技术研发及其产业化应用为核心,面向实现聚变能发电的最终目标,在电磁与电离辐射和屏蔽、辐射场测量与监测、放射性包容、核安保技术和措施、核材料衡算和防止核扩散、消防安全、职业安全与防护、可靠性与概率安全分析、数据与信息安全等领域开展技术研究和服务,最终形成覆盖聚变设施(电站)从场址选择、建设、运行维护到退役等全寿期辐射与安全相关的技术开发和服务能力。目前中心急需物理、工程类等相关人才,诚邀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优秀人才加入我们!
研究方向:立足电磁与电离辐射和屏蔽、辐射场测量与监测、放射性包容、核安保技术和措施、核材料衡算和防止核扩散、消防安全、职业安全与防护、可靠性与概率安全分析、数据与信息安全等领域开展技术研究和服务,最终形成覆盖聚变设施(电站)从场址选择、建设、运行维护到退役等全寿期辐射与安全相关的技术开发和服务能力。
二、招聘岗位:
序号 | 岗位名称 | 岗位职责 | 任职资格 |
1 | 辐射防护与安全分析(5人) | 1. 负责辐射防护相关的设备方案设计、辐射计算分析等; 2. 提供辐射防护方面技术支持工作; 3. 开展辐射防护与安全分析相关研究。 | 1. 核能科学与工程、安全工程、辐射防护、核技术与核工程、能源动力等专业; 2. 硕士及以上; 3. 具有辐射安全许可申请及反应堆运行经验者优先。 |
2 | 软件工程师 (2人) | 1. 参与核与辐射安全模拟分析程序的设计、开发和维护; 2. 负责核分析工具软件平台与数据库建设,负责软件编写、测试与维护。 | 1. 计算机相关专业; 2. 本科及以上; 3. 熟悉C++/Python等编程语言;熟悉Unix/Linux/Win32环境下编程,熟悉docker,熟练使用编程及调试工具; 4. 具有计算机编程和数据管理经验者,或科学计算软件/平台设计、开发、维护经历者优先优先; |
3 | 职业安全、公共卫生、环境安全(5人) | 1. 负责氚辐射生物效应研究等放射性卫生研究; 2. 制定卫生评价方案、报告等。 | 1. 核能科学与工程、安全工程、辐射防护、核技术与核工程等专业; 2. 硕士及以上。 |
4 | 辐射防护材料(2人) | 1. 负责辐射防护材料研发与制备; 2. 调研行业发展动向,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和研发工作。 | 1. 核能科学与工程、安全工程、辐射防护、材料、核技术与核工程、能源动力等专业; 2. 硕士及以上。 |
5 | 电离与电磁辐射环境监测与分析(1人) | 聚变中子、伽马、表面放射性污染及电磁辐射监测方案与测量系统集成设计,环境及人员辐射剂量分析评估。 | 1. 辐射防护/核能科学与工程/核物理实验等专业; 2. 硕士及以上; 3. 熟悉各类型电离与电磁辐射检测仪工作原理,能够快速掌握其精确测量的使用方法;了解中子、γ、β各种射线的辐射特性,并掌握其有效防护措施。 4. 具备辐射监测的实践经验。 |
6 | 放射性流出物监测与分析(1人) | 含放射性核素的废气、废水和固体废弃物获得浓度监测方案与测量系统集成设计,场所及环境放射性流出物监测与迁移分析评估。 | 1. 核能科学与工程/放射化学/辐射防护等专业; 2. 硕士及以上; 3. 具备放射性核素分析测量与环境放射化学相关的专业知识背景;能够独立开展核素分析与活度浓度检测;具备一定的数学建模及分析计算的能力。 4. 开展过放射性污染物监测的相关实践经验。 |
7 | 辐射安全联锁与分区设计(1人) | 聚变装置辐射安全联锁功能逻辑、通信组网、交互接口及分区管控的方案设计和系统集成开发,联锁系统故障冗余优化与误触发事件分析。 | 1. 核能科学与工程/辐射防护/通信与控制工程等专业; 2. 硕士及以上; 3. 具有射线装置辐射安全联锁与分区管控相关的专业知识;具备使用传感器、控制器和相关测控软件集成开发的能力;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和故障诊断分析及排除能力。 4. 具有一定的测控系统设计与集成开发的实践经验。 |
8 | 机械工程师(1人) | 1. 聚变堆热工、安全、涉氚系统设备机械结构、机械部件的设计、熟悉设备设计加工规范在设备加工过程中进行质量监控; 2. 聚变堆热工、安全、涉氚系统机械结构的仿真模拟; 3. 配合完成设备设计、加工及安装调试; 4. 整理技术文献,编写技术文档; 5. 中心交办的其他工作。 | 1. 机械设计/土木工程/化工等专业; 2. 本科及以上; 3. 熟练使用CATIA,Solidworks,AUTOCAD 等工程类三维软件;熟悉各类机械设备(如管道、阀门、泵、换热器、钢结构等)设计标准;工作认真负责,严谨细致,有良好团队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;良好的文档写作能力; 4. 2年以上机械设计工作经历,有能源与动力系统、核化工系统设计与开发经验更佳。 |
9 | 热工水力分析与实验工程师 | 1. 系统热工水力学仿真模拟; 2. 热工实验系统的P&ID设计、热工实验与数据分析; 3. 热工实验系统的设计、分析、实验; 4. 配合完成设备设计、加工及安装调试; 5. 整理技术文献,编写技术文档; 6. 研究中心交办的其他工作。 | 1. 能源与动力/核能科学与工程等专业; 2. 博士; 3. 熟练使用ANSYS FLUENT/CFX,COMSOL,STAR-CCM+ 等CFD仿真计算软件;熟悉能源与动力系统各类设备的热工实验流程;工作认真负责,严谨细致,有良好团队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;良好的文档写作能力和英文读写能力; 4. 有能源与动力系统设计、分析与实验经验。 |
10 | 辐射计量实验室支撑岗位(1-2人) | 1. 负责辐射计量实验室建设; 2. 样品前处理与检测,液闪计数器、色谱仪、质谱仪、高纯锗等操作使用; 3. 执行相关法律法规、检测标准。 | 1. 放化、化学、核技术相关专业; 2. 本科及以上; 3. 纯化处理的化学基础,或仪器原理等物理基础,或核技术相关基础; 4. 应届毕业生和有工作经验均可。 |
11 | 聚变堆活化腐蚀产物实验研究(1-2人) | 1. 开展聚变堆强磁场环境对水腐蚀活化产物影响研究工作; 2. 运用表征手段分析磁场环境下聚变堆腐蚀产物微观结构; 3. 研究磁场环境对腐蚀产物脱附、迁移行为的影响与作用机理; 4. 中心交办的其他工作。 | 1. 核能科学与工程/辐射防护/核技术与核工程等专业; 2. 硕士及以上; 3. 熟悉SEM、EDS、TEM、XPS、XRD等现代材料分析手段;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专业知识,有一定的科研或项目经验;良好的文档写作能力; 4. 2年以上材料相关科研工作经历。 |
12 | 活化腐蚀产物评价设备研发(1-2人) | 1. 开展活化腐蚀产物测试验证实验平台建设; 2. 设备设计与相关技术研发; 3. 设备加工过程中进行质量监控; 4. 实验设备的更新升级与运维; 5. 中心交办的其他工作。 | 1. 机械设计/核工程/能源与动力工程等专业; 2. 硕士及以上; 3. 熟练使用CATIA,Solidworks,AUTOCAD 等工程类三维软件;熟悉各类机械设备(如管道、阀门、泵、换热器、钢结构等)设计标准;工作认真负责,严谨细致,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; 4. 2年以上机械设计工作经历,有能源与动力系统、核化工系统设计与开发经验优先。 |
13 | 聚变堆活化腐蚀产物评价模拟研究(1-2人) | 1. 开展活化腐蚀产物迁移行为评价模拟计算系统设计优化工作; 2. 负责辐射计算分析、提供辐射防护方面技术支持; 3. 开展聚变堆安全分析模拟计算相关研究; 4. 中心交办的其他工作。 | 1. 核能科学与工程/辐射防护/核技术与核工程/能源动力等专业; 2. 硕士及以上; 3. 熟练使用编程及调试工具;工作认真负责,有较强的工作积极性; 4. 具有核领域模拟计算,软件开发经历者优先。 |
14 | 氢同位素数据库开发工程师(1-2人) | 1. 参与聚变堆材料相关数据库方案设计与实施; 2. 搜集、整理相关技术文献,编写技术文档; 3. 数据库日常维护及相关性能改进; 4. 参与聚变材料中氢同位素输运机制的基础研究; 5. 中心交办的其他工作。 | 1. 计算机/核物理/辐射防护与核安全等相关专业; 2. 硕士及以上; 3. 工作认真负责,严谨细致,有良好团队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;良好的文档写作能力; 4. 有聚变材料领域相关研究或工作经验优先。 |
15 | 聚变设备鉴定工程师(1-2人) | 1. 参与聚变设备鉴定方案设计与编制; 2. 负责设备鉴定资质的申请与审批手续; 3. 调研分析核设备鉴定机构最新动态; 4. 中心交办的其他工作。 | 1. 核物理/辐射防护与核安全/机械设计制造等相关专业; 2. 硕士及以上; 3. 工作认真负责,严谨细致,有良好团队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;良好的文档写作能力; 4. 有设备鉴定相关工作经验优先。 |
16 | 博士后(若干) | 1. 开展电磁与电离辐射和屏蔽计算,辐射场测量与监测,研究聚变核安全技术等。 2. 负责核材料衡算和防止核扩散,进行可靠性与概率安全分析; 3. 开展聚变安全相关工作。 | 核工程与核技术、核化工、核物理、核电子学、核技术与核工程、核能科学与工程、核技术及应用、化学、化工、电化学、放射化学分析、安全工程、辐射防护、机械、仪器科学与技术、能源动力、材料等专业。 |
三、福利待遇
1. 薪资待遇: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、可持续发展的优厚待遇;
2. 基本保障:缴纳五险一金,享受每年两次集中休假、节日慰问等福利;
3. 特色福利:员工体检、免费班车、团建、员工活动等;
4. 科研环境:提供国际水准的研究条件,包括良好的工作环境、充足的研究经费、精良的实验仪器和积极主动的工作氛围,优秀博士人才择优匹配科研经费;
5. 人才补贴:中心全力协助申请国家、省、市级人才引进项目及补贴。
6. 事业编制:提供省直事业单位编制,优秀人才直接入编。博士后出站择优遴选入编。
四、联系方式
应聘者请将个人简历、研究成果及相关证明材料发送到电子邮箱xuxin@ie.ah.cn,邮件标题注明“应聘岗位+本人姓名”。
联系电话:徐老师0551-65597961